贵州省职业教育“技能贵州”行动计划名师(名匠)、名校长工作室申报指南

发布时间: 2023-08-18 【字体:

贵州省职业教育“技能贵州”行动计划

名师(名匠)、名校长工作室

申报指南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教师函〔2021〕6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根据《贵州省职业教育“技能贵州”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22—2025年)》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2023年贵州省职业教育“技能贵州”行动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省培养打造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名师(名匠),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勇于开拓创新、精通现代职业学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长,充分发挥名师(名匠)名校长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职业教育教师校长能力素质整体提升,特制定本指南。

一、基础条件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不同的办学条件和建设基础,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全面和特色相结合,分类遴选、立项建设级名师(名匠)、名校长工作室

(一)工作室是在主持人的主导下,以传播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品质为主旨,以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核心后备管理干部主要成员,以师徒传承为主要形式,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研究、教育教学探索学校管理创新实践的工作机构

(二)工作室以名师(名匠)、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的姓名命名,规范名称为“xxx名师(名匠)、名校长工作室”;

(三)工作室成员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主持人1名,核心成员5至10名

(四)学校应能够为工作室提供相应的资金配套支持以及包括办公场所、设施设备在内的必要工作条件;

(五)工作室主要研究方向稳定、特色鲜明,运行机制良好,制度完善、管理规范,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且岗位职责明确,协作良好,能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

(六)工作室与行业企业等相关部门联系紧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卓有成效。

培养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和中、高等职业学校(含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在职在岗骨干教师或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大师。教师、校长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3周岁(统计时间截至本通知发布之日),已获批国家级名师(名匠)、名校长人员不参与省级评选。培养对象应具有以下条件:

(一)中、高等职业学校名师名匠)。热爱职业教育事业,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符合专业申报要求(见附件3),从事本专业教育教学或实训工作经验丰富、成效显著;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科研成果丰硕,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开发及资源建设、教材及教法改革、实践基地建设、教书育人、高水平项目研发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主持或参与过(前3位)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或研究项目,或在省级及以上教学能力大赛或指导学生参赛方面获奖,在区域和行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力;原则上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特殊高技能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和职称要求申报名匠的兼职教师应在本校从事教学工作2年以上,且教学比较稳定。

省级及以上工作室或相近项目负责人,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中等职业校名校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管理能力突出,勇于改革和创新,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级职称,担任正职校长累计3年以上,办学成效显著。

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政府奖励或为省部级及以上项目负责人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三、培养重点与方式

(一)培养重点

1.中、高等职业校名师名匠培养重点主要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和教师工作的重要政策师德师风、育人能力、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实践专业建设、模块化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教学资源研发、教科研能力提升实习实训教学和资源开发、技艺技能传承创新课程思政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教育教学成果培育、教学评价、社会服务、数字化素养、工作室建设等内容。

2.中等职业校名校长。培养重点主要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和教师工作的重要政策师德师风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实践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学校治理、职业学校办学机制与制度建设、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教”改革组织领导与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工作室建设等内容。

(二)培养方式

1.分类实施个性培养。各职业院校根据培养对象类型申报专业领域,参照国家层面的“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方案分别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并主动邀请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工作室建设,为工作室配备理论和实践双导师,搭建多维度培训场景,创新培训模式,突出项目引领、案例实践与成果导向,采取工作坊等培养形式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实施贯通培养周期的伴随式指导和绩效管理。每年线下深度研训累计不少于2个月(其中名师、名匠企业实践类项目不少于20天)

2.建设平台提供培养载体。培养对象主持建设名师工作室名匠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或名校长工作室,作为公开教学、论坛研讨、现场指导、专题研修、项目共研的平台载体,所在院校提供工作室建设的支持保障,培养基地提供专业指导,省教育厅或委托相关机构负责工作室管理。培养对象结项后,所在院校要持续为工作室建设提供支持。

3.辐射发散扩大培养效能。教育厅将统筹考虑地区产业特点、学校和专业分布、教师校长专业发展需要、年龄层次等因素,并征求培养对象意见,遴选吸纳若干工作室成员,共同开展远程备课、线上教研、资源建设,并根据成员作用发挥情况确定5至10名核心成员。通过工作室建设,进一步完善专家人才库,发挥名师(名匠)名校长的辐射带动和“智库”作用,助力成长为职业教育教师、校长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探索者。

四、管理与考核

(一)培养对象要明确培养目标任务与使命要求,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师德师风修养,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推动“三教”改革。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把研修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要提高数字化与教育教学改革相融合的意识和能力,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不断更新完善提质。

(二)建立管理办法和评估机制,根据不同培养对象分别制定评价指标。督促指导培养对象按照培养方案和导师指导完成研修活动,对研修全程进行过程管理、动态调控和伴随式评估。评价情况作为结项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培养期满,省教育厅将组织对培养对象进行结考核,培养对象对照培养目标任务、过程效果和物化成果等进行总结汇报。在培养周期内,要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任务,并形成系列成果:

一个高质量工作室工作室核心成员应相对稳定,要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工作室建设方案建设模式和工作机制。建设期满后可长期开展相关工作,持续发挥辐射作用。

一个优秀团队。以工作室为平台,吸引优秀教师和校长形成成长共同体,带动一批教师校长成长发展。培养期满后形成工作室核心成员的成长分析报告。

一批典型案例。围绕产教融合、校企校际合作等实践活动,开展横向课题,提炼创新做法总结经验成效,形成一批典型案例。

一批数字资源。结合学习研修、团队教研等生成一批优质的教师数字化学习资源,择优在贵州省职业教育智慧平台发布

一份专业发展报告。培养期间注重阶段性总结,培养期满形成总结性的专业发展报告。

此外,名师名匠还应选择完成以二套成果之一

一是主持项省级及以上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工作,形成阶段性课题研究报告结合教育教学研究实际,撰写至少1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在专业期刊发表公开出版与培养方向匹配专著(或形成成熟的书稿)或教材

二是在技术创新、攻克技术难关、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就某种绝招绝技在带徒传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旅游特色产品开发等方面形成创新做法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取得较大成果需有地厅级及以上相关部门的认定)。

名校长还应结合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制定一套完整成熟的办学治校行动规划方案和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在学校展开实践取得良好成效,形成一系列实践典型案例。

)培养对象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行为,或非组织原因脱离申报时的岗位,未经省教育厅同意跨省调动工作的,或不适合继续主持工作室建设的,经省教育厅审核同意后,予以退出职教“三名”计划

、资料提交及评审方式

(一)提交材料

符合条件的教师校长提出申请并填写申报材料,申报人所在单位审核推荐,逐级上报省教育厅。申报材料具体如下:

1.申报表(附件1

2.推荐人选汇总表(附件2);

3.支撑材料(不超过200MB)。

申报材料Word版和Pdf盖章扫描版上传到贵州省职业院校公共服务平台,网址为:https://guizhou.icve.com.cn

(二)评审方式

1.材料评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2.择优推荐。省教育厅根据申报条件和分配指标择优推荐为国家级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对象。

(三)建设周期

评审出来的名师(名匠)、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周期为三年(从下文立项之日起)。建设期满后,省教育厅将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由省教育厅统一公布验收结果。对未按进度完成建设任务、达不到绩效考核要求的,取消项目建设资格。


附件1.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年)推荐人选汇总表      

2.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年)推荐人选申报表

      3.名师(名匠)申报专业一览表(20232025年)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